Current Exhibition
Camouflage - Subtleties Reinvestigated
迷彩 - 載體再探
吳佩珊 個展
Duration
2024.12.14 - 2025.1.19
試圖處理纖維創作在載體上的可能性,引出在纖維藝術中,跨越時空的物與事,藉由媒材之間的轉換,知識主體以及科技發明,來提出相對於纖維藝術語詞空缺的描摹,延展觀看的可能性。
在提花技術迅速發展的同時,織物組織設計方面也出現了新的變化。發明了專門的分層組合設計模式。這種設計模式受到了印刷原理的影響,使用了專用的組織結構,來達到少數色彩混搭模擬多種色彩的效果,使得像景織物的色織可以做到無級變化。事實上採用的是基本五原色組合,用紅、黃、藍三原色,加上黑白兩色,或是六原色組合,及紅、黃、藍、綠四色加黑、白兩色。只要是這種色彩織入,就能混合產生各種色彩。藉由影像作用,纖維藝術的影像要素在於織紋設計,也就是結構組織,為創作者帶來無窮無盡的創作資源,達到互為主體的相互作用與影響。
迷彩意為偽裝,隱藏。其色彩佈局以融入背景混淆視覺為目的。以迷彩之基本色 綠褐變化色階,以工業提花機織出迷彩布,提花多色交織產生正負片效果。再以 電子程式編碼將色彩的編碼當成參數,形成光的編碼,產生新的視覺。意欲在不 同視覺體系的流轉中找尋色彩的意義。
吳佩珊
吳佩珊畢業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,最初學習的是西畫,在做畫的過程中喜歡描繪布的肌理,進而使用布料於畫作上。大學畢業後選擇進入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纖維組就讀,轉往纖維藝術領域研究探討。並以纖維材質為主的複合媒材創作不輟。同時擔任教職,策展與寫作。現職於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專任助理教授。
「拆解」是吳佩珊慣用的創作手法,藉由無意識的「拆解」動作,連結抽象意義上的解構,作品中大多探討「物質與記憶」間的關係。 近年更投入工業生產製作的研究,將機器做為「手」的延伸。
吳佩珊積極參與國際重要競賽及展覽,曾入選 2003,2005年立陶宛國際織品藝
術展、2005年德國慕尼黑 TALENTE 2005 國際競賽特展、2010 SOFT 4 西班牙第四屆國際纖維時尚配件雙年賽、2012國際安達爾耶時尚與織品設計雙年展,並
曾獲得2010義大利瓦倫其利那獎-國際當代織品暨纖維藝術競賽銀奬,2016洛茲
國際織品三年展等,參展經驗與獲獎記錄相當豐碩。並策劃2017 “ 工藝援引-台灣.金澤當代織品藝術交流展“,金澤21世紀美術館,2022 ”色彩劇場“倫敦工藝週, 倫敦,Gallery@oxo等國內外纖維展覽。並書寫纖維實踐系列書籍。